廣西六堡茶有著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末,一個個大竹籮裝著六堡茶走茶船古道下南洋?,F如今,圓肚平底的小竹籮作為標配容器,繼續裝載廣西六堡茶闖市場走四方。這些竹籮出自誰手?這份傳統又是誰在守護?今天,記者帶您到梧州市蒼梧縣金木村,探訪竹籮手工藝人,細品廣西六堡茶。
手工竹籮具有通風透氣不易變形的特點,有利于茶葉貯存時內含物質繼續轉化,使滋味變醇、湯色加深、陳香顯露。因此,近六十多年來,廣西梧州茶廠有限公司始終采用手工編織的竹籮作為三鶴六堡茶容器,而這份堅持,也扶助了一方百姓。
八十多歲的李億張、黃渃芬老兩口編織竹籮已經十來年了,雖然年紀大、行動遲緩,但編、織、削、磨等手法,那叫一個嫻熟??恐@門手藝,他們每個月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前些年還把新房子蓋好了。
蒼梧縣是六堡茶的原產地,編織竹籮的手藝代代相傳,各村鎮像李億張、黃渃芬這樣的老手藝人不在少數,如何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既能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需求量,又能保障留守老人的收入來源?20多年來,梧州茶廠主動放棄機械化加工竹籮,著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人員上門教授技術,力求保品質提效率?,F如今,梧州茶廠已帶動幫扶近3000位留守老人從事手工編織竹籮。